经历了前几年的热闹后,植保无人机神话期结束,2018年的市场进入了“安静”期。现在大部分无人机可以实现智能飞行,但谈到植保无人机下一步发展,大疆创新坚持做好产品为根本,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而极飞则立足服务,开始挖掘行业数据,打造农业生态体系。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农业无人机研究所执行所长刘云玲在谈到行业现状时,认为目前行业首要关注的是对“精准施药、施药效果”的追踪,以此形成“技术与施药”的螺旋式上升,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准。
大疆:产品是根本 精准农业是方向
“技术雄厚、资金充裕”,在谈到大疆创新时,记者时常听到这些标签。这家以“技术为先导”的无人机企业,自2015年发布植保无人机以来,在该领域逐渐发力。在大疆创新项目合作总监谢博之看来,对植保无人机来说,最根本的是要把产品要做好。在深入了解农业之后,他感慨“对这个行业的贡献,不是拉上很多人一起干,不是做很多吸引眼球的东西,最根本的是要把产品做好,让植保无人机更加可靠,更加高效。”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谢博之也向记者做了解释,“目前植保无人机渠道下沉很厉害,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无人机厂家,但真正能做到可靠高效的并不多。”但不可否认,谢博之强调行业有优胜劣汰的过程,那么除了自然过程之外,企业要建立尽可能短的反馈渠道,提升产品,实现迭代升级;建立小规模的企业飞防队伍,进行飞防实验测试,根据实验结果及时更新软硬件。
大疆创新公关总监谢阗地也认为,继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肯定是主线。“从大疆定位来讲,我们是做好技术和产品,给做服务的机构提供工具,而可靠安全是一个工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维度。”
但此外,谢阗地与记者介绍,无人机植保这个细分行业,植保机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与谢博之看法一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谢博之曾说,对于飞防植保来说,“植保”占一半,“药”占一半。
“我们自己总结,飞防植保中,人、机器、药剂以及施药的方法缺一不可。大疆能提供安全可靠的植保无人机;飞手的培训,大疆创新也一直在做。但要解决农药的问题,要跟最懂农药的人来一起合作,配合解决药剂以及施药的方法。”
2018年,大疆创新陆续与国际知名药企先正大,巴斯夫,陶氏杜邦(科迪华)等企业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推进施药方法的改善。
“与药企的合作,基本都从产品的合作做起。例如与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发布法砣杀菌剂,以及法陀的植保无人机作业标准。与科研学院的合作,主要是施药方法的改善,目前在对几种主要作物进行生长周期的施药实验。”谢博之介绍,大疆创新非常重视这些合作,是因为大疆创新认为农业最终要朝着“精准农业”这个方向发展。
极飞:立足服务 开挖“农田数据”这座矿
与大疆创新看法不同的是,极飞科技华东区负责人贾相阳认为植保无人机发展到现在,智能化程度已足够,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务,掌握行业相关数据。“飞机的飞控系统已发展不错,定高定速、自主蔽障以及轨迹的精准性等都有了成熟的表现,接下来就是要拼服务了。我们在业务一线,深深感受到只有服务才是能够做到人心里去的。如何通过各种渠道,服务好农民,服务好智慧农业,是要认真做好的。”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农业发展到今天,农业对数据的依赖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的需求也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做”。在农业发达国家,农田农业数据已经成为很多农场主从事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地位不亚于大型农业装备。而农业无人机正是获取农业数据成为重要的来源。极飞科技从服务的角度入手,开挖农业数据这座矿,想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大疆创新项目合作总监谢博之曾告诉记者,“在与国际性药企,比如先正达、陶氏杜邦、巴斯夫的合作中,我们发现这些药企已经认识到未来精准农田信息数据的价值。从无人机角度来说,本身就可以采集获取精准的数据。”
对这种观点,极飞科技市场经理廖敏孜并没有给出否认,而极飞在近两年在发布极飞植保无人机P20\P30的基础上,还同时推出了极飞地理和极飞物联等业务板块,由此可见,极飞非常重视农业数据发展。
通过无人机技术和标准化的测绘作业流程,极飞地理在全国范围内采集地理信息,为农田勘测、农村导航和无人机精准飞行等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支持,并将无人机技术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相结合,提供农田种植信息、预测农田病虫害情况、实时播报区域天气等方面的精准服务。
极飞物联,就是物联智能农田监测站物联网产品,这款监测站能够全天候监测农田气象,内部集成了数据卡,处理数据的芯片、云端存储等,将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都集成在这个设备里。
提升施药效果是未来主题
作为农业植保领域两巨头,大疆创新与极飞科技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一致。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植保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机械科研团队首席科学家、国际农业工程学会精准农业航空分会副主席薛新宇介绍,无人机植保解决了丘陵山地农机下不了田的问题,但无人机漂移,以及由此可能会危害环境安全等问题也被提起,“怎么飞得好,怎么减少漂移,怎么管好,不影响公共安全,这是后面我们要做的主题。”
薛新宇说,在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发计划中有两个大的项目跟农业航空相关,一个是智能农机板块里面的——“农用航空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2017-2020)”,另外一个是国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方面的研发——“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施药技术、导航技术、无人机平台、测试平台、安全性评价以及标准这几个方面是近十年主要的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农业无人机研究所执行所长刘云玲在采访中也强调,作业效果才是接下来首要解决的。“如果不对精准施药和施药效果进行追踪,仅仅追求作业面积而不是作业质量,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将逐渐缩小。”
“企业要进行施药实验,以不同参数飞行植保,进行施药效果的对比,后期跟踪。在提升飞机性能的同时,考量作业效果和作业参数,最后导出作业标准。”刘云玲告诉记者,“这就是一手数据,谁掌握了,谁就占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