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无人机在诸多应用领域异军突起,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着无人机行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扩增,其正在带来和即将带来一场技术与生活方式的革命。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看似非常火爆的无人机,惹的祸也着实不少。有人对此评价说,在无人机行业里,比产业发展慢的是技术,比技术进步更缓慢的是监管。然而,当真的迎来监管大棒时,我们发现,其实谁都不好受。
可见,监管不应该成为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桎梏,更不应该给行业带上“紧箍咒”。那么,什么样的监管最具发展活力?什么样的侦测技术更加安全可靠呢?日前,在一场以“开创民航新时代,共享安全和谐天空”为主题的2018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国际论坛上,宇辰网记者了解到,这场被评为全球应对无人机监管新时代下的共同探讨中,无人机监管的新蓝图和空域管控的新技术应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规定,相关单位和个人需要提前申报飞行计划,获得批准后方可飞行。诚然,如此繁琐而冗长的申报流程,已然与个人碎片化的无人机飞行需求是脱节的。那么,这也就是成为了很多无人机飞手情愿“冒险”也不愿意提前申请的原因所在。
所以,屡禁不止的“黑飞”现象背后,是飞手们对政令决策“不接地气”的铤而走险。
去年,由国家空管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截止目前,已完成了第一轮意见征集工作。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无人机监管的新蓝图究竟是啥样?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部际联席工作机制副召集人蔡军/图 来源网络
在2018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部际联席工作机制副召集人蔡军的解读可谓入木三分。他称,该暂行条例坚持军民融合,坚持管放结合,坚持空地联合。
从给无人机的分类上看,基于运行风险,以重量为主要指标,结合高度、速度、无线电发射功率、空域保持能力等因素,将无人机分为两级,三类、五型。两级,即按照任务性质区分为国家和民用两级;三类,即按飞行管理模式,将民用无人机分为开放类、有条件开放类和管控类这三类;五型是将民用无人机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这五种类型。
他表示,在管理对象的界定上,按照覆盖全面、突出重点、适当放权的思路,以轻小型无人机为重点,将各类无人机纳入管理,同时延续现行的做法,将国际航空器授权体育部门牵头负责管理,在运行管理上明确无人机以间隔运行为主,允许满足有人驾驶航空器运行条件的大中小型无人机与有人驾驶航空器混合飞行;明确轻型无人机,在高度不超过120米的试飞空域,自动报备飞行;微型无人机在禁止飞行空域以外,且高度不超过50米,相对自由飞行,同时对小型无人机适当简化飞行计划的申请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的需求,促进产业的应用和发展。
他指出,下一步将会加速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专项法规的立法进程,配套健全法制法规,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世界接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的科学的体系。同时加快国际的交流,携手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进无人机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表示,在国家层面上,法规标准体系、运行监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都仍需进一步融合完善,具体要落实在法规标准体系融合、空中交通管理融合、先进技术应用融合上。
论坛中,通过中国民航局等相关部门、生产企业、运营企业的广泛深入交流,达成了一致共识:无人机以隔离运行为主的方式,难以适应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必须加快以运行为核心的法规标准体系、以空域准入为原则的交通管理体系、以试验运行为基础的关键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主动作为,着力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持续、安全、健康发展。
其实,从无人机干扰民航开始,到针对无人机的禁飞和严管就接连不断,与此同时,一条隐形的产业链也慢慢地浮出了水面,即监管部门对无人机侦测、管控系统的开发和运营都需要外包商来具体落实,由此形成了一些以提供空域监管系统与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成为新的商机。
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一家企业与大疆、华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起出现在了“关键技术支撑及互操作性”的分论坛中,并且,发言后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领导以及业界大佬们的竞相询问。
中交遥感载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颖/图 来源中交遥感
据了解,这家企业名为中交遥感载荷科技有限公司,其董事长苏颖女士为留美博士后,她带来的是该公司最新研发成果,即针对特定空域无人机察打一体化的天御系统(英文简称“U-ATC”)和面向未来的低空空中交通服务系统(英文简称“U-ATS”)。
据悉,天御系统和低空空中交通服务系统都是基于无源侦测技术,而无源侦测技术是由无源雷达探测技术发展而来。
在军事领域中,无源雷达是一种利用外辐射源的纯接收系统,接收机呈网状布局,构成一套综合系统后可以探测、跟踪和瞄准有人和无人隐形系统,并引导防空武器系统对它们进行攻击。无源雷达不发射无线电信号,可以在城市和乡村地形中严密地伪装。进攻系统不能从友军雷达预警接受机上获得任何无源雷达侦察信号的提示,因此很难确定这种雷达的位置。
苏颖接受宇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交遥感”参加此次国际性论坛,就空域侦测尤其是基于特定空域,如民航机场空域的新监管技术,带来了在全国尚属独有的无源侦测技术与应用系统。
察打控一体监控平台/图 来源中交遥感
她介绍称,天御系统是“中交遥感”自主研发且独有的基于无源侦测技术的无人机察打一体化云系统,专门针对特定空域提供侦测无人机、管制无人机的察侦打一体化解决方案,能有效解决无人机对特定空域的安全威胁。该系统适用于户外重大活动、重要设施场所等的无人机防范管控,尤其适用于机场净空的无人机非法侵入安全监管,可以提前对侵入无人机进行预警和定位,并及时进行处置,使机场“净空区”会更加安全、纯净。不仅如此,天御系统还具有:1、高灵敏度、微弱信号也可侦测;2、可识别无人机型号;3、24小时全天候无人值守;4、高安全、不发射、只接收、无干扰;5、可按需扩展ADS-B接收机以及无线专网回传系统;6、组网式架设可实时定位无人机、操作人员(飞手)所在区域;7、运行成本低等功能和技术特点。
民用机场架设天御系统模型/图 来源中交遥感
据媒体报道,去年4月至11月,某国际机场成为了全国首个无人机无源侦测及管控联动系统测试用户,在此期间,历经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公安部检测中心、无线电管理局及监测站、部分通航机场集团等对其侦测效果、管制效果、管制距离等进行了检测及认证。
另外,中交遥感正在打造的低空空中交通服务系统是综合利用无源侦测技术、4G技术,可加载5G技术、扩展的ADS-B技术和自行研发的小型机载识别技术的低空空中交通服务系统,为低空“低、小、慢”航空器合法运营提供动态监视、计划申报、航空情报、航空气象、应急救援、安全监管、航迹查询、轨迹追溯等通航服务云平台。
那么,苏颖口中的天御系统和低空空中交通服务系统为什么受到追捧呢?
现场专家表示,中交遥感载荷科技有限公司的天御系统和低空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相对可靠、安全、实用,就目前而言,天御系统和低空空中交通服务系统更具生命力。
我们看到,无人驾驶航空器给社会经济发展众多领域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航空监管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高效运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苏颖认为,其实很多东西都有善恶并存的,对于无人机,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已。
在本次由中国民航局举办的2018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国际论坛上,不仅分享了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法规标准、交通管理、关键技术支撑等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而且一致认为各方应进一步携手合作,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运行管理,促进全球范围内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健康发展。论坛最后,一致通过了《北京倡议》。
一、加快推进以安全运行为核心的法规标准体系
在政府的组织推动下,在产业界、科研机构、院校和目标用户等多方参与下,共同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安保、环境和隐私等方面逐步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管模式。
二、加快构建基于风险的运行管理与服务体系
各国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应针对典型的运行环境和情景创新示范项目,整合、共享相关系统信息资源,逐步推进传统有人和新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融合。基于运行风险,逐步建立将无人驾驶航空安全平稳运行、和谐持续融入国家空域系统的监管与服务体系,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引领无人驾驶航空器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无人驾驶航空器相关科研机构、院校与产业界应深度合作,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关键技术支撑方面不断推动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加速技术发展进程,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加快形成规范、有效、开放和可操作性强的行业技术标准。
四、携手共建支撑全球范围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有序和协调运行的生态系统,构建民用航空“命运共同体”
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整体框架下,各国民航秉承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合作,加强沟通和经验分享,携手共建支撑全球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有序和协调运行的生态系统,构建民用航空“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