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九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
世界数字城市大会
全国无人机行业协会联席会议机制
协会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前沿技术 > 正文

中国新款大型无人机首飞 可连飞35小时监控高原边境

2017-10-17 08:44:41来源:新浪军事 作者:xiangjun 点击次数:2731次字号:|
近日,中国某公司研制的TB001“双尾蝎”无人机首飞成功
近日,中国某公司研制的TB001“双尾蝎”无人机首飞成功。期间,成功飞行了30分钟,在关于首飞时对“双尾蝎”的介绍是这样的:

“首飞成功的‘双尾蝎’无人机系统由无人机、地面站、任务载荷和综合保障系统组成,无人机机长10米、机高3.3米、翼展20米,最大飞行高度8000米、最大起飞重量2.8吨、任务载荷能力近1吨,航程6000公里、航时35小时,机体采用上单翼、双尾撑、双发翼吊设计布局,是国内首款双发中大型高端无人机系统,相较于国内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更强的侦察打击一体、高原与海洋快速机动部署能力,以及更为突出的中空长航时飞行能力。”从续航时间来看,其与美国“全球鹰”无人机早期型号RQ-4A持平。

“双尾蝎”无人机俯视图/图 来源网络


网络上有一些人质疑为何“双尾蝎”要配两个发动机而且选择了翼吊发动机布局,有些说法认为双发增加成本和维护工作量,看上去没有必要。这样的说法主要是没有去考虑满足高原工作要求的情况。

飞机上高原的面临一个大问题是空气密度小起降困难,像“翼龙”和“彩虹”无人机选择的尾吊单发不是不能起飞和降落,但是要求的跑道长,起降能力降低是必然的。但是换做是双发翼吊布局,发动机螺旋桨的气流会扫过机翼,增加机翼气流速度,这样做本身就提高了低速下升力,如果再加上襟翼,起降能力会更高,显然双发翼吊更有利于高原起降。另外,双发的总功率肯定会大一些,加上螺旋桨气流扫过机翼带来的增升效应,“双尾蝎”的飞行高度8000米要比“彩虹”-5的5000多米要更能满足高原作战要求。

飞机在海洋上巡逻倒是没有高原所面临的低空起降问题,但是海洋巡逻更大功率和更高飞行高度还是有用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大气剧烈活动区域是2000-6000米,这个区域气流多变,巡逻作战时就有必要避开这个区域,譬如升高到8000米就会减少不利气流的影响。另外,更大功率也意味着面对复杂气流有更强的对抗能力,所以双发也是不错的选择。

“双尾蝎”无人机在首飞现场/图 来源网络


综合来说,个人认为“双尾蝎”从总体布局上似乎并不新鲜,但是它确实是一个比较适合上高原和海洋巡逻的无人机。这个气动布局的无人机也让机头空间被留出来用于挂载各种探测装备,大翼展机翼可以用于挂载武器装备而不会和螺旋桨干扰,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

上面既然谈到无人机可以满足高原作战和海洋巡逻的需求,那么保留有人攻击、巡逻飞机就没有必要呢?

事实并非如此。举例来说,虽然美国拥有大量的无人攻击、巡逻飞机,但是A-10这样的飞机一直没有退役,即便在A-10已经基本到寿的情况下,美军也仍是测试轻型有人攻击机,而并非全用无人机进行替代,这些都表明了有人机有很多优点是无人机无法替代的。

个人认为,就目前而言,在工作特点上有人机和无人机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在控制环路上的差异,有人机是人机一体,人在飞机上可以更好的感知周边环境,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快速的判断;无人机实际上还是需要人来操控,在作战和巡逻上是远程遥控模式,远程遥控面临的问题是遥控有时间延迟,遥控存在人不在现场而依赖于无人机提供的探测手段能够探测到的事项,这比不上人在现场时的那种全方位的感知能力。

“双尾蝎”无人机模型/图 来源网络


从执行任务来说,基本上是感知——判断——作战——评估的循环,无人机在这个循环中比有人机的任务执行效果还是有差距。无人机的出现更好的解决了长时间监控的问题,但是真正高强度或者复杂情况下,还是需要有人机来解决。

所以,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方面最好是有人机和无人机同时配备,无人机长期巡逻了解周边态势,而有人机进行重要目标或者复杂状况的处理,这两者执行任务中的作用是取长补短,而不是对立关系。
关键词:“双尾蝎”无人机 35小时飞行